?
▲ 涪陵區工商聯副主席,涪陵區洪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、重慶三峽筍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李承洪
城鄉統籌發展網訊(記者 蔡鴿)如何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?1月22日,重慶市政協委員,涪陵區洪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、重慶三峽筍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承洪接受記者專訪時說,他的提案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。
李承洪告訴記者,截至2022年底,全市有農業企業6.8萬家,其中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51家,市級992家,區縣級2757家,國家級龍頭企業總量居全國20位。他指出,目前重慶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發展農產品加工業、產業化發展等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:
龍頭企業規模較小。重慶市95%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。據統計,我市年綜合產值1億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僅214家,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僅82家。
相關要素保障不足。重慶地形以丘陵地形為主,進行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的水、電、路、溝(渠)和耕作地面等基礎條件較差,企業獲得發展用地指標難,且用地費用高。以我司為例,每年畝均繳納的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4800元(我司出讓土地47.3畝,繳納房產稅11.73萬元,土地使用稅11.01萬元)。此外,用工成本高、融資難也都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產業無序發展嚴重。在種植上無規劃,盲目發展(如近幾年在市內和市外發展種植的青菜頭),導致原料產銷失衡,影響了產業化發展。同類型的農產品加工低水平、小規模的重復建設,加劇了該行業的無序發展。
營商環境有待優化。涉農企業的一些建設項目,在諸多環節上需要投入較多費用,提高了建設成本,增大了企業負擔。此外,有部分職業打假人針對農產品加工業惡意打假,敲詐企業支付巨額賠償,影響產業發展。
針對問題,李承洪建議——
加強產業規劃,優化產業布局。摸清現有產業“家底”和適合發展的短板產業,科學制定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劃,優化資源配置,明確產業定位和產業鏈環節分工,聚焦2至3個細分領域深耕細作,提升主導產業辨識度,防止企業之間因盲目攀比爭資金、爭項目而造成重復建設,避免無序競爭。
堅持扶優扶強,壯大經營主體。進一步完善財稅扶持、擔保融資、貸款貼息等產業扶持政策,扶持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,給予金融政策支持。引進和培育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,延伸產業鏈條,形成不同層級的產業梯次開發,實現產加銷各環節的有機結合,促進農業產業化的整體規模膨脹。通過在項目爭取上積極指導,在技術改造上大力支持,在基地建設上大力補助,在融資渠道上大力協調,支持培育一批有潛力的農業企業上市。加大同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整合,加強整合企業從種(養)殖、生產、加工、流通全產業鏈條重塑,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,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,建成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、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排頭兵。
打造特色品牌,形成集聚效應。加強對品牌農產品的行業引導,強化行業自律和規范化發展,幫助農業企業打造產品“金名片”,通過電視、互聯網、戶外廣告以及農產品展交會等形式免費宣傳,形成集聚效應,助力農業企業品牌打造、做大做強。
優化營商環境,營造良好生態。持續提升政府服務效能,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問題,幫助協調與當地村民的關系,營造有利于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;加強用地、人才、融資等要素保障,鼓勵創新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,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集群。